招生咨询电话

0898-88350000

0898-88351111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递

凝聚发展向心力 赋能育人谱新篇——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召开办学结构性调整专项学习会议

2025/11/1 18:12:31   来稿部门:新闻中心

 

10月31日,三亚理工职业学院组织召开专项学习会议。校领导和全校干部共同深入学习李书福董事长、陆丹理事长、沈建勇校长的讲话精神,聚焦品牌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凝聚力量。会议由校领导王喜鸿主持。

 

图片 2.jpg 

 

深学细悟明方向:领会研读筑牢改革根基

 

图片 4.jpg 

图片 1.jpg 

 

会议伊始,全体教职工共同观看李书福董事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视频。董事长以“为什么上大学”为切入点,深刻阐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导向。他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需明确“学什么”,将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未来工作紧密结合,摒弃“为读书而读书、为考试而考试”的误区,在实践中学习、在历练中成长。同时,他寄语学生形成独立思想与判断决策能力,这为学校推进项目制教学、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

 

图片 3.jpg 

 

校领导李慧领学陆丹理事长在吉利院校会议上的讲话节选。理事长围绕“不出海,便出局”的时代命题,系统解读教育出海、结构调整、项目制教学、数字化转型四大关键议题。他指出,教育出海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需通过平台化、品牌化、高质量案例化实现教育资源全球化整合;结构调整要聚焦“两高两创”(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升学,创新创业能力全维度跃升);项目制教学需贯彻“实题实做、虚题真做”,推动教学方式根本性转变,打通“产教通”人才培养路径。此外,理事长特别强调“慢进是退,快进只保不退,大进才是真进”,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危机意识,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担当推动改革落地。


图片 6.jpg 

 

校领导李慧继续领学沈建勇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节选。校长从教育本质出发,围绕“大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以致用”三大核心问题,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范式。他指出,在AI技术驱动的时代,大学需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激发”,从“统一培养”转向“个性化支持”,打造“学业共同体”。通过“三个校园”“芯位平台”等载体,打破资源壁垒,实现跨学科、跨区域、跨路径的学习与实践融合,真正打通从学习到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校长倡导“一生一策”的个性化教育,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定义学习资源,培养具备批判性认知、整合性思维与创造性行动的新时代学习者。  

 

聚焦重点谋突破:品牌建设与教学改革双轮驱动

 

图片 5.jpg 

 

在品牌工作专项学习环节,校领导王喜鸿领学会议纪要,强调品牌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当前,学校在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会议明确,对外宣传需坚持“主动谋划、精心包装、统一口径、彰显优势”原则,学生活动要以“提升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导向,通过细化宣传颗粒度,提升品牌传播的精度、广度与触达度。全校上下需强化品牌塑造主体责任,破除路径依赖,将形象建设转化为日常工作自觉,以高质量品牌形象吸引优质生源、提升社会认可度。

 

图片 7.jpg 

 

田宁、张序国和陈蓬作为学校干部代表,结合部门和学院工作实际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发言。

 

总结部署鼓干劲:以改革实效书写发展新篇

 

图片 8.jpg 

 

校领导欧阳莉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此次专项学习是学校推进办学结构性调整的“思想动员会”与“行动部署会”,全体教职工需将讲话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锚定教育出海战略,构建全球化教学支撑体系。利用新锐教育平台对接国际资源,将海外优质课程、行业标准融入现有课程体系;突破外语教学短板,聚焦行业实用口语与场景化教学,借助海外企业语料库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是深化项目制教学,破解产教融合堵点。建立企业项目资源池,推动教师从“教学型”向“产教通”转型,通过企业导师培训、考核倒逼等方式,提升教师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推行“基础课线上化、实践课线下化”,利用线上资源节省课时,保障项目实践时间。

三是发力 AI 赋能,落地“一生一策”个性化教育。借助AI智能助手生成学生知识图谱,为不同兴趣、能力的学生定制学习路径;建立线上学习质量抽检机制,通过互动答题、连麦等方式避免 “挂机学习”,确保线上教学实效。

改革“没有回头路”。全体教职工需以“逆水行舟”的干劲,主动走出舒适区,在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学校“招得进、培养好、用得上”,在吉利出海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交出合格答卷。

 

此次专项学习会议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全校思想、凝聚了改革共识。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将以“再学习、再聚焦、再出发”的姿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强化落实,强化危机意识与责任担当,聚焦“两高两创”与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教育教学改革贡献“三亚理工力量”!


图片 9.jpg 

 

(文字 图片: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服务自贸港建设 共筑康养人才高地——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建邦悠然康养产业学院正式揭牌

招生咨询电话:0898-88352811 24小时举报电话0898-8838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