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16 12:28:08 来稿部门:数字媒体学院
为深入贯彻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三个校园”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紧扣“实际、实践、实力”三要素,奋力开创“创新、创业、创造”新篇章,持续升级教育质量,助力学生无缝对接社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数字媒体学院采取了多项措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多元、创新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近年来,数字媒体学院紧盯数字产业发展对新质人才培养的需要,贯彻“三实”,落实“三创”,践行“三个校园”理念,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深化产教融合,注重新质人才培养,以产品思维、成果导向为指引,始终把教学过程与考核转换为产品检测和项目测评为最终目标,实现学生从校园走向企业、从课堂走向实践、从专业走向职业。
跨界校园: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构建融通课程体系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紧跟职业教育转型新趋势,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市场参与互相融通的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学院以“新工科”为依托,以培养具备新质专业技能和数字技术人才为目标,德技并修为手段,构建“数智导引、产教并行、项目导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促进数字技术与艺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师生团队以非遗黎锦纹样为元素,联合设计生产可市场化的包装礼盒并投入生产;孵化学生团队课程中设计的“椰宝”形象玩偶并开发制作以“椰宝”为形象的动画短片,实现了文化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将课程与市场完美对接,推动了跨界创新人才的培养。
探索跨领域科研合作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跨领域科研项目,本年度新立海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科研项目以及校级项目多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促进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与海南慢慢传媒、海南暖阳似火广告传播有限公司签订横向课题,推动了学院在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科研探索。
实践育人提升素养
学院组织学生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经典润乡土”等系列“专业展示+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先后在天涯区抱龙村、南岛居、回新社区和海棠区青田村、铁炉村等地开展直播销售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近300人,有效助力当地经济增收和乡村振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跨区校园:共享教学空间与资源
实现多方协同育人
跨区域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学院积极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双主体”育人。与中影年年合作共建的影视动画制作室可容纳99个学生位和1个教师位,目前已投入50台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平台,实现了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与中视星驰合作共建的后期剪辑制作室可容纳50个学生位和1个教师位,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支持,拓宽了学生的实践视野。有7名学生前往中影年年实习,参与《大道朝天》《少年歌行》等项目制作;10名学生前往中视星驰实习,加入《哎呀好身材》《令人心动的offer》《半熟4》等知名项目组,学生在跨区域的实践中提升了专业技能,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校校、校企资源共享、协同育人
数字媒体学院在动画动漫软件专业、数字传媒专业方面,加强与相关院校联动,共享教育资源,促进优势互补,开展冬季小学期教学名师、行业大咖、企业高管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邀请来自不同地区和院校的专家学者为学生授课,充实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享受到校外优质教学资源,更好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
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
在教学方面,学院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在建校级精品课、云教材、产品思维课程多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科研方面,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培训,提升科研素养,获批软著1项、专利1项,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篇,学生作品也被收录等。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
实践与竞赛相互促进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办公教学一体化实训场地及相关设备不断完善并投入使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同时,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锻炼实践能力,如参与企业项目的预配音、科研课题技术服务等横向课题,实现了引产入教,双向共赢。
2024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教师指导带队学生在“国话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赛事中获奖75人次,其中全国性奖项60人次,省级奖项15人次。竞赛成绩的取得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促进了教学成果的转化,同时通过竞赛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优化教学。
数字媒体学院办公教学一体化实训场地,包含绿棚演播室、绿幕开放摄影室、直播间、录音间建设完成。与合作单位共建的制作实训机房,星驰后期剪辑制作室、年年影视动画制作室已投入使用,学年使用人次达到1000人次。
为有力保证“新艺科”中的技术实现,二者桥接实现了“数字艺术”与“数字技术”的产业链聚合。除了与中影年年、中视星驰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外,学院与南海网、三亚广播电视台、琼中融媒体中心、陵水融媒体中心、三亚网络直播协会等多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市场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质专业人才,从而为专业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跨线并行校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建立实体与AI智能体协同课程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课程
在跨线并行校园的创新理念下,实体教学与 AI 智能体协同发展态势愈发凸显。学院依托芯位教育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开发《纪录片创作》《摄影与摄像》等校级线上精品课建设,同时 9 门专业课借助芯位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实体课堂与线上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
此外,自 2024 级起部分专业开设 《AI 智创设计与应用》课程,彰显了 AI 智能体深度参与专业教学的决心,让学生在实体校园学习环境中,能借助 AI 智能体拓展设计思维与应用能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开辟了新路径,有力推动了跨线并行校园的建设进程。
利用AI数字技术智创艺术
学院在开设 《AI 智创设计与应用》课程的同时,策划举办AIGC智创大赛,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意与才华的舞台,也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更多比赛和活动,推动AIG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建立应用AI技术创作工作室
为加强AI技术在动画动漫、数字媒体专业的运用,引领学生提升数字科技素养,适应未来数字智能化职业岗位需要,与中影年年共建AI年画工作室,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技能。同时,三亚理工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动画与新媒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积极在该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培育新质人才。
下一步,数字媒体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与企业导师协同育人,在“三个校园”的教育培养实践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专业本领,将专业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成果,努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高质量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
(文图:数字媒体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上一篇: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三个校园”建设的生动实践——经济与贸易学院篇
下一篇:“三个校园”建设赋能产教融合 助力学生走向高价值岗位——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