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1 17:34:52 来稿部门:招生就业处
从会展策划的创意舞台到国际邮轮的蔚蓝航线,从财务管理的精准领域到基层党建的服务一线,再到数字媒体跨界创业的热血征程——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始终以匠心培育人才,为不同届次的学子搭建成长阶梯。多年来,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带着母校赋予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在各行各业书写精彩篇章。 让我们走近五位跨越不同届次的优秀校友,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感受理工学子的奋斗力量。 会展魔术师 | 陈书笔 作为2020届旅游与康体产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陈书笔如今已是业内小有名气的“场景魔术师”。大学期间,当同学们埋头记单词、算公式时,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展台草图绘制与灯光动线设计,一心琢磨如何把空白场地转化为充满人情味的聚会空间。 求职阶段,陈书笔在大学期间修习的《大型庆典的组织与管理》《会场布置》等课程,帮她练就了会展项目全流程把控的硬本领,这份专业能力也成为她在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优势”。面对简历石沉大海、面试紧张等常见问题,她精准调整策略:在简历中补充婚礼策划、会场布置的具体案例,让技能更具象;提前梳理实践经历,针对“展会应急处理”等可能的面试问题反复演练。凭借扎实准备,陈书笔成功突破求职困境,如今在会展行业稳步前行,为学弟学妹树立了“实践出真知”的鲜活榜样。 数据财务官 | 金佳怡 2025届经济与贸易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金佳怡,凭借扎实的专业积累,在职业道路上快速崭露头角。大二时,她积极参与RPA商业机器人开发与应用技能大赛,将竞赛中学到的技术与方法运用到后续创办的财务公司中,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并在公司财务部门内部推广应用,成为业务推进的“加速器”。 《审计》课程的学习则让金佳怡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企业风险控制与干预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她的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首次面试因紧张未能充分展现特长,最终失利。但她迅速调整状态,系统整理竞赛经历与职业证书,重新梳理答题思路,二次面试成功突围。“职场是马拉松,不重复失误就能持续成长。”她认为,从校园到职场,关键要摆脱学生思维,主动承担责任、积累人脉,而母校的师资、校企合作与校园文化,为自己构建了坚实的“职业操作系统”。 乡村造价师 | 王海鹏 2024届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王海鹏,如今的身份是三亚市吉阳区田独村委会党建干事。看似跨度较大的职业选择,实则是她结合自身优势做出的精准规划。求职时,《工程经济学》培养的项目分析能力、《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练就的精准规划能力,让她在面对村级项目资金规划、物资分配等面试问题时,能有条理地分析利弊、给出方案,成功打动招聘方。 回忆求职过程,王海鹏也曾遭遇职业迷茫、简历石沉大海、面试紧张等问题。为此,她静下心来分析专业特长与兴趣,锁定党建干事岗位;针对岗位需求优化简历,突出组织协调、数据分析等适配技能;提前列出可能的面试问题,撰写回答并反复演练,缓解紧张情绪。“从校园到职场,心态调整、沟通协作能力储备、人脉积累都很重要。”王海鹏表示,母校的师资指导、校企合作提供的实践机会、校园文化塑造的团队精神,为她的职业转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浪尖创业者 | 张钰冰 2022届数字媒体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张冰钰,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从设计师跨界成为三亚后海“子扬摩托艇俱乐部”创办人。这份创业勇气的背后,是大学期间积累的全方位能力支撑,也离不开她在职业起步阶段的主动破局。 在开启创业之路前,张冰钰曾陷入多重困境:职业定位模糊让她找不到前进方向,投出的简历屡屡石沉大海,面试时的紧张情绪更让她难以充分展现实力。但她没有被困境困住,而是主动梳理大学期间的专业优势与实践经历,清晰锚定创业与职业发展方向;同时优化简历,用“独立完成10+场活动视觉设计”“短视频宣传带来50%到店转化”等量化成果,让自身能力更具说服力;还通过模拟面试场景、提前预设问题的方式,逐步提升应变能力,最终成功突破瓶颈。而支撑她走过困境、敢于跨界创业的底气,正是母校老师创新教学中传递的探索精神,学校实践平台赋予的专业实干本领,以及三亚丰富旅游资源带来的市场洞察,这些力量共同推着她在创业路上稳步前行。 邮轮破浪者 | 符正科 2017届国际邮轮游艇产业学院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毕业生符正科,初入大学时对邮轮工作既憧憬又焦虑——不仅毫无相关经验,英语基础也较为薄弱。但他并未退缩,凭借坚定毅力通过德国途易邮轮面试,2016年首次踏出国门,赴西班牙帕尔马岛登船开启职业生涯。 首登船的沟通难题,让符正科深刻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他主动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基础英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哪怕借助手机翻译、肢体语言也要打破沟通壁垒,最终顺利完成首份合同。此后,他持续深耕专业能力,逐步晋升为客房部主管。2021年加入招商维京邮轮后,符正科主动分享经验,带领新团队圆满完成首航任务,还先后助力3名学弟加入团队。“邮轮行业能让人快速成长,敢坚持、勇沟通,就能从零走向管理岗位。”这也是他对学弟学妹最真诚的寄语。 不同届次,同样精彩;不同领域,同样卓越。 五位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故事,是三亚理工职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理工学子传承榜样力量,带着母校的期许与培养,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乘风破浪,续写属于自己的职场华章。 ● 文图 :招生就业处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