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2 14:54:06 来稿部门:教务处
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深化产教融合与OBE教育理念,依托寒假期间“AI赋能教学模块”培训成果,学校构建“理论奠基——假期实操——项目评比”三维赋能体系,开展“AI辅助教学”系列评比活动,推动教师AI技术运用能力全方位提升。
该活动旨在鼓励教师将寒假培训中学到的AI教学技能和创新理念融入实际教学,通过设计并提交产品思维课程教学大纲、创新性课堂教学设计(2学时)以及产品思维课程AIGC教学视频制作等评比项目,以赛促建,充分展示AI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改革成果,打造数字化教学课堂,培养更多具备数字化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评比活动现场集锦
学校于近期启动了“AI辅助教学学习成果评比活动”。经过一个星期的激烈角逐,经过专家评审,活动圆满收官!本次评比共征集全校48项创新成果,覆盖智能课程大纲、教学设计和AIGC教学视频等多个赛项,全面展现学校在AI赋能职业教育中的前沿探索与实践突破。
01“赛项一” 产品思维课程教学大纲
02“赛项二” 产品思维课程教学设计
03“赛项三” 产品思维课程AIGC教学视频
优秀作品展示
01产品思维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训——韩丹
参赛作品主要介绍了《网络互连技术与实训》教学大纲的AI辅助优化过程。通过使用deepseek和豆包两个AI工具,作品详细描述了从前期交流、明确大纲基础信息,到逐项沟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课程作用、课程学习目标设定,再到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和课程考核的确定等步骤。
大纲优化过程中,投喂学习课件和学生作业、AI工具帮助提炼框架、制作表格、确定评价框架和指标,实现了教学大纲的精准化和可衡量性。最终,大纲突出了课程的核心地位、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作用,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设定具体、可量化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并设定了具体、可量化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以及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框架。
02产品思维课程教学设计
从手动到自动:开启 IP 地址
自动分配的秘密——韩丹
参赛作品主要围绕《网络互连技术与实训》课程中IP地址自动分配的教学设计展开,内容涵盖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评价方案及教学反思与整改。
在设计过程中,借助豆包、腾讯元宝、DeepSeek等AI工具,基于芯位平台的学情数据分析,精准制定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细化教学环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准备阶段,完成 AI 工具辅助资源的整合后,课前发布预习资料,课中通过类比和动画演示深化理解,课后布置作业引导拓展思考。评价体系综合线上、线下及增值考核,全面评估学生表现。针对可能的问题,提出分层教学、强化实践及优化团队协作等整改方案。
通过以上措施,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在网络技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
税费计算与智能申报——田宁
参赛作品《数智赋能企业消费税全流程实战精算》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总体设计思路:
通过Deepseek学习教学理论,对比多种教学策略,确定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PBL教学法。利用智能体设计结构化提示词,投喂教学设计模板筛选初稿,并学习优质资料优化主题框架。
具体设计步骤:
首先,分析教学策略,确定PBL教学法;其次,通过智谱清言、文心一言等智能体比较,选择最优模型生成初稿;再次,结合已有教学设计文稿优化初稿,并学习获奖教学设计提升方案质量;最后,设计前导学指南,制作豆包智能体、微课视频、闯关游戏等辅助教学材料,进行人工校准和优化迭代。整个设计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智能工具辅助教学,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实战能力。
03产品思维课程教学AIGC视频
美术鉴赏 星月交响・云端重构
梵高数字艺术全息展—周芊宏
参赛作品《美术鉴赏——星月交响・云端重构:梵高数字艺术全息展》,旨在通过前沿数字技术革新艺术鉴赏教学。作品以梵高为主题,采用“第一人称沉浸式叙事”,融合虚拟画展场景,引导学生探究艺术创作背景、技法及精神内涵。通过Deepseek、豆包、大鱼云展等AI工具,实现了从内容创作、场景搭建到视频制作的全流程创新。作品打破时空限制,构建线上虚拟展厅与线下课堂研讨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可随时观展并参与交流。作品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还激发了他们对AI读画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剖析艺术创作,开启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路径。
该参赛作品是由明星老师制作的《跨境电商直播英语——中国结》微课视频,基于自编教材设计,包含五个教学内容:中国结商品介绍、直播准备、直播技巧展示、互动与销售策略、直播带货演示。视频利用AI技术辅助生成了教学内容、PPT、图片、音频、3D人和场景,前6分钟为带货技巧讲解,后2分钟为3D人英语直播带货演示。整个视频不仅涵盖了跨境直播的带货和语言技巧,还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正向输出,可作为跨境直播自学材料。该作品使用了豆包、Deepseek、Kimi、有言和即梦等五款AI工具进行制作,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是在跨境直播英语带货教学和文化输出上的一次尝试。
评比结果一览
一、产品思维课程教学大纲
二、产品思维课程教学设计
三、产品思维课程AIGC教学视频
四、优秀组织奖
评语背后的“AI温度计”:
评委谈智能工具如何为教育增暖
评委—李慧
评委李慧:此次活动的举办目的是让老师们及时了解并主动拥抱AI带给教育的变化,通过老师们的作品呈现可以看到基本已经实现预期目标。尤其是一些老师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框架,创新了教学方法,成为比赛的亮点。AI融入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挖掘AI带来的行业企业发展趋势、高价值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化,并将新趋势新变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二是通过AI重构师-生-机三元课堂,加大翻转课堂的改革力度,利用AI快速产出更多有趣的理论学习视频的同时,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利用AI优化创意与方案,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在目前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年轻老师在对自己学科和教育的理论方法掌握不牢的情况下,缺少辨别能力,反而容易传递错误信息;二是尽信书不如无书,部分老师还没有破解AI幻觉的影响,很容易被AI影响带偏思路;三是不能有效区分使用AI优化和AI生成的应用场景,在提问能力和描述能力上还有欠缺。未来需要老师进一步提升学科理论方法,更加慎重和科学地使用AI,教会学生使用AI工具的同时加大对学生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育,提高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美育、心理健康的教育,实现AI时代教育与科技的同频共振。
评委—于秀玲
评委于秀玲:教师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应人工智能对教师执教能力提出的新挑战;以最好的作品,深度解析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的深刻意义。从产品思维课程教学大纲,到产品思维课程教学设计,到产品思维课程AIGC教学视频,他们抢先体验、领悟智能工具,人人思考,课课行动,相互启发,即学即用,全流程实战。他们在善用AI工具中积极探索,推动深度融入AI工具应用,其以“即学即用、课课迭代”模式探索个性化育人路径,为千人千面个性化培养积蓄新的能力,用行动回答人工智能时代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评委—陈蓬
评委陈蓬:随着ChatGPT的问世及Deepseek的发布,AI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新性突破,教师可以运用AIGC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智能评估、资源整合等,有效提升了教学精准度与课堂效率,助力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深度转型。此次AI辅助教学学习成果评比中,参赛教师充分展现了AI与教学场景的创新融合:从智能生成课程大纲、AI驱动的互动教学设计,到AIGC技术赋能的动态化视频制作,既体现了技术工具对教学流程的优化,也通过数据反馈与场景模拟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未来,AI技术将进一步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推动“教、学、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构建更具开放性、自适应性的教育生态,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注入持久动能。身为教师,当以学习者之姿拥抱变革,钻研AI教学应用、探寻前沿教学方法,于AI浪潮中坚守教育初心,为学生照亮求知征途。
评委—解岩
评委解岩:在这次的竞赛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教职工们应用AI技术赋能教学的初始形态。开始即意味着发展,但我们在教学与AI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始终要遵循教育的核心:AI与教学联动的本质是构建“人机共生”的教育生态。真正的AI教学联动不应停留在“工具替代”层面(如用KiMi生成课件等),而需以“AI增强型学习”为核心,构建双向赋能的互动闭环。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本质是重新定义“教学想象力”——当AI能承担知识传递的基础劳动,教师更应成为“认知脚手架设计师”,学生则应进化为“人机协作的问题解决者”。高级的教学联动,是让师生与AI共同创造连机器都无法预见的“涌现性知识”。
AI赋能 智创未来
2025年AI辅助教学学习成果评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教师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实践成果,也为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未来,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将继续推动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文图:教务处)
(编辑:新闻中心)
上一篇:热血青春与迷彩服相遇——理工学子 光荣出征!
下一篇:吉利控股集团“基石计划”正式启航 打造“千人千面”人才培养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