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27 18:30:14 来稿部门:校团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使广大青年学生学思结合,践行真知。学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有16支实践团队,201名学子奔赴海南、江西、河南、河北等11个省市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青春谱写靓丽的一章。
活动伊始,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推普筑梦师”实践团成功入选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落笔青年社会调查队”和旅游与康体产业学院“千年水南村 共筑富裕梦”2个实践团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示范性团队。
助力乡村振兴,“自找苦吃”练本领——乡村振兴促进团
旅游与康体产业学院“文兴鹿城”实践团
实践团围绕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旅游”模式发展内容,走进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开展实践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座谈讨论等形式了解三亚育才生态区在乡村建设、经济发展中的发展路径。
活动展示
育才生态区党政办主任胡平表示:“生态区秉承‘育山、育水、育人’三育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探索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新路径,打造地域特色‘新名片’”。实践团结合所学专业特点,在农业+旅游、生态文旅开发、电商营销等方面与工作人员深入探讨交流、建言献策,为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旅游与康体产业学院“千年水南村 共筑富裕梦”实践团
水南村位于三亚市崖州区,该村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被誉为“海南千年第一文化古村”。如何传承保护水南村传统文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促发展,夯实“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这是实践团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活动展示
实践团在水南村委的带领下,了解水南村的村容村貌、农业及文化产业发展,深刻认识党建引领下的脱贫成就。他们走进“盛德堂”、“卢多逊纪念馆”,参观古建筑,了解文化历史,感受名宦文人的琼崖情怀,多维度、多层次探寻水南村资源图谱与文化内涵,特别是感悟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乡亲们带来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在乡土中国深处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经济与贸易学院“寻迹河海,筑梦三线”实践团
实践团探寻三线工厂旧址,开展实地考察和走访村民,期望找到三线旧址再利用的对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此,实践团横跨两千多公里,深入海南省琼中县鹦哥岭山麓(什运乡)、河南省焦作市太行山腹地(博爱县后寨村)、湖北省襄阳市荆山深处(南漳县花庄村、便河村)三省山区乡村探访调研。
活动展示
三线工厂有的是军工厂、发电厂,有的是机械厂、轴承厂,有的是加工厂、装配厂,因经济社会发展,旧址建筑尚存完好,但利用率较低。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调研,如何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径这一大难点,团队心中的答案也逐渐充实了起来,他们认为有些厂房可以作为农作物加工或机械加工业;有些厂区可发展红色旅游业,建成红色教育基地;有的厂址可发展为小型影视基地或沉浸式休闲服务体验产业。
实践团用足迹感受乡土文化,用眼睛发现红色三线精神,用内心感应时代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激情澎湃的三亚理工青年力量!
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青春逐梦,萤火探兴”实践团
实践团通过在落笔大社区的调研实践,了解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的乡村发展成就。智能农机的应用、农业物联网建设等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农村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竞争力。乡村旅游、共享农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为农民增加了旅游服务收入。同时,农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等,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展示
实践调研活动中,队员们了解到自贸港政策对乡村发展的积极影响,增强了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和认识,促进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支持,激发他们参与农村发展的热情,推动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文旅事业赋能加油。
坚持科学发展,“传播知识”献温暖——科学普及实践团
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新颜筑梦”实践团
实践团关心关爱社区、农村儿童智力开发,主动与落笔大社区对接,面向当地青少年、儿童开展智力七巧板拼图绘画培训活动。看似简单的七块几何图形板,却可以拼成各种人物、动物、桥、房、塔、字母等1600余种图形,你可以用七巧板随意地拼出你自己设计的图样,但如果你想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图案,那就会遇到真正的挑战,这正是七巧板的乐趣所在。
活动展示
为了给当地青少年带来丰富的课堂活动内容,实践团成员集体到三亚市第二小学参加三亚市科协举办的“智力七巧板”相关培训,并准备课件和教具。科普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围绕七巧板的历史由来、具体结构、游戏规则等进行详细讲解,将七巧板拼图与绘画相结合,通过个人体验以及小组互动形式,让学员们亲身感受组拼七巧板的乐趣,锻炼了他们的图形认知、手眼协调、视觉记忆,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专注力,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校团委“不期而‘语’”实践团
实践团围绕少数民族聚集的村庄居民普通话水平普及率低导致在工作生活、经济发展、人际交往方面带给他们的困扰,进入乐东县黄流镇多二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活动展示
团队成员发挥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以“我们都是答卷人”为主题,组织乡村中小学生采取诵读经典诗文、绕口令比赛、成语接龙等形式,提升普通话水平,感受语言文字魅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红色基因,“精神伟力”强信念——党史学习教育团
旅游与康体产业学院“探忆·筑梦”实践团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实践团采取返回家乡看变化、重走故地看新颜、走红色足迹、追红色记忆、挖红色故事,开展了一场红色之旅。
队员们分别走进海南琼海椰子寨战斗遗址、江苏连云港革命纪念馆、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河南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河北清风店战役纪念馆、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进行研学。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深刻理解革命胜利之不易和先辈创业之艰辛,来一场触及灵魂的红色之旅,更好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开拓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校团委“‘语’你同行”实践团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实践团依托海南红色资源,来到乐东县莺歌海镇文化广场参观莺歌海烈士纪念碑。
活动展示
队员们通过参观学习、走访调研及实地录制微团课等形式,重温革命岁月,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感受红色精神伟力,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红色文化的诠释者、传播者、践行者。
作为理工青年,始终将“更好地走向社会”牢记于心,在实践中成长,真正做到把汗水挥洒在田野乡间,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字 图片:校团委)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