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10 17:47:59 来稿部门:组织部
3月4日和3月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广大师生积极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及时关注全国两会动态,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谈感受、话心声、谋发展。师生们纷纷表示,要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契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副校长、纪委书记欧阳莉: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高度认同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面对国内外多重挑战,国家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坚实,民生保障网织密筑牢,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气象。尤其在教育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战略布局成效凸显,产教融合机制持续深化,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加速释放,为现代化建设筑牢了根基。2025年,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面向未来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学校将大力推进“三个校园”建设改革实践,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高起点谋划“十五五” 规划,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三亚理工新的更大贡献!
旅游与康体产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新源:站在两会擘画的新征程上,作为党务工作者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是新型工匠的塑造者。当我们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细化为每一次研讨、校企合作中的每一个联合攻关项目,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之问。这种扎根职业教育沃土的党建实践,必将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的红色动能,以最质朴的方式书写教育强国的时代答卷。扎根大地的实践终将汇聚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迁的磅礴力量。
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序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任务,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特别是“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机制”等部署,与我院深化“一签三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开发企业定制课程等改革方向一致。学院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持续完善“岗课赛证创”融通体系,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同时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培育,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输送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实干担当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机关三支部书记严静: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要落实好上述任务,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二是要积极实施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适应性;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我们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严谨的学习态度,更加坚韧的奋斗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潮里,在努力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创新性的改革实践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妮: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尤其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备受关注。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全国两会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明确了思政课改革的方向:一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强化实践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例如,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将新技术融入课程设计,增强课堂互动性;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将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我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我将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例如,结合专业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主题;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活动,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数字媒体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卜瑶: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对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感到无比振奋和鼓舞。两会的召开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国家发展的方向,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目标。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我期待看到更多的改革和创新,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紧密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从教学实践出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教师何声望: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提出了更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我深感振奋的是,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其中对“人工智能+教育”深化发展的强调,为教育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高等职业教师,我深感这一政策对教育行业的深远影响,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智能助教、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们通过这些高科技工具,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复杂概念,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数字媒体学院学生顾浩宇: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作为一名在校学生预备党员,我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期待。两会不仅是国家商讨决定重要事项的盛会,也是全国人民了解国家发展方向、规划个人奋斗目标的宝贵机会。作为青年学生党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殷切期望,我会更加关注两会的议题和决策,希望通过学习和了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地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为投身未来国家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文字:组织部 各学院)
(图片:网络)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