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18:30:25 来稿部门:教务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极其短暂的一瞥,但对于蓬勃向上的三亚理工职业学院而言,这十年是我们不断成长收获的十年。
这十年,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对接产业进行专业动态调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持续调整专业结构 专业群建设初见成效
十年来,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始终坚持融入国家和海南省区域发展战略,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建立围绕海南产业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特别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学校以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深入对接海南自贸港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下设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旅游与康体产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航空服务产业学院、国际邮轮游艇产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基础教学部等8个院部。
逐步构建涵盖土木建筑、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新闻传播、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0个大类的51个专业(含方向及试点项目),形成以工学为主体,凸显“数字技术”担当,以艺术学侧重“数字传播”功能,管理学、经济学、医学,偏重“数字消费”领域的学科专业群布局。
学校共开设11个专业群,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旅游管理、播音与主持为校级高水平专业群。
践行OBE教育理念 落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十年来,学校始终秉承“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进取者为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的价值理念,围绕“办优质职业院校,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积极探索构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自2020年启动基于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文化素养为引擎,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为职业基础,以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培养打造工匠精神,培养“五种品质、三维驱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此基础上,2022年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工作,构建数字化课程体系。各专业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对标教育部数字化要求和最新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各专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形成学校数字化人才培养转型“十四五”规划。
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深化德育内涵建设
学校紧紧围绕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组建学校党政领导参与教学的思政创新型教学团队;坚持每年组织大型思政类品牌活动——思政情景剧活动;开展沉浸式微实景声音剧场《红》《家》;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2门;持续开展思政教学教研,总结思政育人模式。经过应用、实践和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三心共育、双维并举、三环递进”的思政参与式育人体系。该项改革成果获得海南省2022年思政类教学成果二等奖。
思政情景剧品牌活动
2021年由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和三亚学院协同主办的献礼建党100周年沉浸式实景声音剧场《红》在“凰家云水”首演。直播当晚吸引2万余人次线上观看。
省级政治思想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多维发力促进提质培优
十年来,学校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强大动力,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使“质量工程”成为转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增强质量意识的动员工程,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动工程,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旗帜工程。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拥有教育部骨干专业、海南省骨干专业、海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和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各1个,海南省特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个,海南省精品课程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
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总结会议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不忘办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展望未来,学校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字 :教务处)
(图片:教务处 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
上一篇:从海南自贸港走向世界:中马未来学院成立!
下一篇:明确方向,备受鼓舞!党的二十大报告引发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党员干部师生热烈反响